土地流拍,楼市入冬,如何应对时代的剧变?

2021年02月02日 来源:觅好家编辑:admin

弱肉强食一直是这个时代最明显的标志,周期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真理。只是,没想到楼市入冬的速度如同脱缰的马车,连锁的多米诺骨牌,一切来的那么快,反应那么强烈。

多地土拍凉凉

在没有大调控,没有劲爆新闻出现的8月,“流拍”的出现显得十分的扎眼,与此相对的是2016-2017年全国范围频出的“地王”已经许久不见于市场。

7月20日,上海杨浦主城区环内一块住宅地,无人报名竞拍被迫取消。

8月10日,太原主城区8宗黄金地块全部流拍,震惊业界。

8月17日,西安灞桥、莲湖两宗土地因竞买人数不符,宗地流拍。

8月16日,成都都江堰宅地无人应价惨遭流拍,5月份出让的8块土地,最高回调2000元每平方米重新回锅拍卖。

8月29日,武汉东西湖与蔡甸两宗地块竟然因为无人报价而流拍。

……

据不完全统计,仅2018年1月至7月底,一线城市土地流拍就有13宗,创下2012年以来之最;二线城市土地流拍共154宗,同比增长200%多;三四线城市更为明显,流拍合计达629宗,同比增长121%。

而流拍还在继续,即便是没有流拍的土地,绝大多数也岌岌可危,低溢价率成交。

一路高歌猛进的开发商突然就在拿地上熄火,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?

可以分为大致三个原因:

1.土地成本大幅增加

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依赖过大,如今的土拍和以往流于形式的土拍相比,起拍价格已经直线飙升。经历了地王潮之后的土地市场,出让方心理预期也被提高,往往起拍楼面价就已接近周边的房子均价。

市场明显冷却的当下,面粉高过面包,出让限制条件又非常多,利润率没有保障,开发商显然不敢赌,也不能赌。

2.去杠杆

去杠杆不仅仅是在购房者层面,也不仅仅是购房层面。高负债率的开发商在也在不断的调整周转杠杆率,避免拿高价地,避免通过大量负债拿地,也是放弃去杠杆的具体手段。

3.融资环境

在融资环境不断收紧,严控资金走向的大环境下,房企各类融资渠道逐步收窄,股权融资冻结、公司债受到严格监管,低成本融资的可能性越来越低。市场去化速度降低,限价等因素影响高投入项目利润率,多重因素下导致了,房企的融资成本和难度越来越高。

选择观望消化既有土地和项目,而不再一味高价拿地,理所应当。只是,开发商的隐忧不仅仅如此,最大的问题还是调控。

调控严厉程度远超预期

“8月31日,融创中国正式发布2018年上半年业绩报告,并在香港万豪酒店召开业绩发布会。孙宏斌再次重申他在2016年时的观点,此次调控严厉程度远超过预期,如此严厉的调控将影响到用户对房价的预期。

我相信这是孙老板的肺腑之言,我们回顾这1年来的调控大事件:

2017年,超过30城房价过快上涨重点城市被多次点名约谈,同年限购或限售的城市超过一百座。

2018年,七部委联合《通知》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涵盖国内重点30个城市,包括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所有一线城市以及哈尔滨、长春、兰州和贵阳等二三线城市。

近几个月更是夸张,先是4月海南全岛限购,不留死角。随后,6月,湖南党报痛批长沙楼市乱象 打响长沙的“反炒房”歼灭战。

更夸张的是郑州。8月份河南9部门联合出台政策,发文整治房地产乱象。要求禁开放售楼部、禁广告宣传、排号等一切营销活动。

封售楼部,逼得售楼部关门,宣传物料销毁,各类广告消失,置业顾问接个来电都怕是暗访,某一线开发商把自己的养老项目售楼部,直接改成健康体验中心。

而这只是全国调控大旗的冰山一角……

从限购到限售到摇号,到刚需优先,禁止企业买房,这一轮调控的严厉程度绝对不亚于以往的任何一次调控。如此强度的调控,不仅仅开发商的心理预期变了,购房者的心理预期也变了。

一二线城市尚且入冬,三四线城市更是难逃。

风险

盛世之下,总有忧患。

调控加码,市场分化,楼市入冬。大房企且在去杠杆,融资难度不断提高,现金流紧张的问题在中小房企更难幸免。

我随时都有资金链断裂的危险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小房企负责人说。

因为土地审批过程遭遇意外因素,预售证时间被推迟了几个月,拿不到预售证就无法开盘销售,现金流紧张不得不无证偷卖,被罚款后更是雪上加霜,随时都有可能烂尾。

资金吃紧导致楼盘可能出现烂尾的风险,对于中小型房企是无法回避的挑战。

特别是一些传统行业转型而来的开发商,房地产开发商资金要求量巨大,一些中小房企自身资金并不充裕,融资渠道也少,全靠拿到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立即卖房子,资金回笼,再还贷款,一切衔接顺畅上市,如果卖不掉,特别是多盘同时开发的小开发商将变得特别紧张,破产烂尾风险迅速变大。

和风光无两的万碧恒融来比,大部分中小房企犹如楼市里的韭菜散户,大盘好的时候激进追涨,大量补仓。

大盘急转而下时,如果没有提前离场,要么死扛,要么割肉清仓,平仓退场,甚至倾家荡产。

这个并不是危言耸听。

人总是健忘的,在13、14年上一波周期的末位中,没有熬过头的房企数不胜数。2015年我开始陆续区三四线城市考察,直到2018年,仍然有很多城市,很多烂尾的项目还没有找到下家,安安静静的矗立在那里。

走过的三四线城市烂尾楼▼

时间拉回2016-2017,各地频出的地王或高价低,除了少部分被头部几家房企拿走,大部分都被中小型房企激进拿下。排名70-150名的房企,在16年-17年没少在各大城市高价拿地落子。

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譬如徐州、苏州、郑州等。

杭州更是一个样本,众所周知杭州是绿城的大本营,而当地的房企滨江虽然被绿城的光芒所掩盖,但不能否认滨江一直是杭州本土最明星的房企之一。

虽然没有到资金链断裂的地步,从2016年即开始的“拿地潮”虽然使滨江集团销售额逐年增长,但“含金量”却严重不足,但受地王项目拖累滨江集团净利润严重下滑。同期,激进拿地亏损的小开发商更是数不胜数。

如果市场进一步冷却,恐怕将会有大波中小型开发商重蹈上一轮周期的覆辙,惨淡离场。

这一刻,突然让人想起曾以军企出身的利海中国,2004年成立一路高歌猛进,全国大范围拿地,但成也土地败也土地,没有扛过2014年楼市寒潮的利海,倒下了,留下了一地鸡毛。

利海中国临近交付的烂尾楼▼

而利海在百度百科中的公司介绍一栏,最后一条也被定格在2013年。

结语

当“流拍”一词高频出现的我们面前时,其实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信号了。

全国楼市的入冬已经无可辩驳。

西安融创收购天朗,郑州万科收购民安……当各大开发商都在曲线救国通过收购公司来低价获得土地的时候,你更需要小心谨慎再谨慎。

如果此刻你正在二三线购房,务必选择知名开发商,即便非国内一线,也至少是当地有知名开发商经验的开发商。

这样的楼盘显然更安全。要知道,有足够土地储备的小房企即便资金链断裂还有一线房企收购接盘,若是完全没有土地储备又实力薄弱的当地小房企,在这一波寒冬,大概率会惨淡经营或者死掉。

另外,慎重购买一切非顶豪地王盘,这样的项目往往都是房企在市场大热时激进追涨拿地的产物,一旦市场转冷,没有办法迅速卖完,烂尾是大概率事件。

如果你在四五线小县城买房,特别是部分碧X园炒高价格的小城市,或新房明显贵过二手房两三千的地方。建议考虑二手房。因为你现在高价买的新房,在未来几年内一样会沦为和全城均价一样的二手房。

相关阅读